荒原野狼 发表于 2014-9-29 00:01:59

《与帕同行——我的生活实录》之三 —— 图书馆

本帖最后由 荒原野狼 于 2014-9-29 10:56 编辑

图书馆前,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另类的老人

《与帕同行——我的生活实录》(3)

         随着年代的久远,过去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了,但我又有了新的朋友。主要有三个朋友圈:游泳的泳友、图书馆听课的课友和帕金森病友。
      在此,我想向我的病友介绍一下我的课友,并向北京的病友推荐:除了名胜古迹之外,京城还有另一个好玩的去处——图书馆,各种讲座应有尽有,养生的、治病的、历史、军事、国际关系......,讲课的都是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名人(例如:《百家讲坛》的易中天;《今日关注》的张召忠;研究蒋介石的杨天石;发明“潜规则”一词的吴思....)。
      听课者多为退休老人,也有外地打工者,在校大学生,去年甚至还有一位上访者,每每有法学家讲课则必到。
      老头,老太太们常常为占座吵架,课上打瞌睡,有时甚至不等讲演结束就站起来批评讲课老师的观点。课后,有时会因为观点不同几乎打起来。
       有一次,我有点累 ,闭着眼睛听课,但并没有睡着。讲课一结束,我马上举手提问,坐在我旁边的东北小伙小刘很奇怪“老师开讲你就睡,老师讲完你就醒,还能提出问题来?”
      还有一次,我没来听课,下一次听课时,刚刚走进教室,小刘就迎上来指责我:“不来为什么不请假?”当我再一次不来听课时,就给他发了一条请假短信:“朕龙体不爽,今日暂不临朝,钦此。”
       有个老大姐姓高,是大伙公认的领袖人物(有点像咱们的西门)她可以精确的掌握各图书馆的讲座信息,乃至各大学的公开课的时间表,通过短信发给大家。据说都是想方设法从网上查到后自己汇总的。她的网络信息搜索能力,令我这个混迹网络多年的老蜘蛛,都不得不佩服。每次听课,她来的最早,为大伙占据前几排的座位。围绕她身边的几位女士,习惯坐第一排,而我习惯坐在三四排。为此,我称他们为常委,自称候补委员。
      认识了这些人,真正体会到了“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尽管他们的很多观点和做法我不敢苟同,但这群“老匹夫”还是很可爱的。

为此,我曾篡改两首歌词,调侃他们:

      
   《公益讲座听课者之歌》   原词(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图书馆前,
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另类的老人。
人类未来,民族的兴旺,
年轻之时曾经来担承。
同学们,
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历史、军事,
我们的关注。
同学们,
占位抢座,课中瞌睡,抬杠争论,
我们的传统。          让思维之水汹涌澎湃,
把知识保存于大脑之中。
向暮年生活前进,前进!
我们是老一辈的愤青!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
努力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
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北京人都是政治家》   原词(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小刘打工离东北,发了北京生活很寂寞,烦了多亏见到图书馆走到里面听讲座,美了想请听友吃顿饭没二锅头都不干
他说:你们那嘎都是北京人你们那嘎爱吃西洋参你们那嘎炸酱拌面条你们那嘎都是政治家你们那嘎没有糊涂人有了讲座哪能不去听你们那嘎首都所在地不议政他不是北京人高姐:占个座!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多亏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老张请他吃顿饭喝得少了他不干他说: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俺们那嘎盛产高丽参俺们那嘎猪肉炖粉条俺们那嘎都是活雷锋俺们那嘎没有这种人撞了车了哪能不救人俺们哪嘎山上有珍蘑那个人他不是东北人翠花:上酸菜!



      咱们北京的病友,如果有兴趣,不妨去听听。各图书馆的课表,网站上都可查到。讲座不收费,谁都可以进去听,太热门的要控制人数,需要网上报名。国图总馆要安检,带身份证或他们的借书证,要存包,其他各馆无此限制。
国家图书馆总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88003179)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南门西侧,88003092)
http://www.nlc.gov.cn/
首都图书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67358114)
http://www.clcn.net.cn/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26号,   66561158)
http://www.xcdl.com.cn/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85号64051155 )
http://www.bjdclib.com/
朝阳区图书馆( 朝阳区小庄金台里17号 85992780 )
http://www.cylib.cn

yophome 发表于 2014-10-4 11:56:06

哈哈,俺当年住在中科院小区,只混北大和清华还有国图,每天晚上去北大听讲座,周末白天就2去国图,骑自行车去。感觉还是北大的讲座质量高,都是文史哲心理学各科目的国内大家把毕生的研究成果浓缩到2个钟头里讲给你听,感觉生怕漏了一句话,不瞎说,正经记了几个笔记本呢。那是2001年到04年,那时北大还可以自由出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帕同行——我的生活实录》之三 —— 图书馆